现在位置:首页 -> 学习资料 -> 其他
您的搜索条件: 无,分类:所有
分类检索  
天门结婚记
成都慧人房产人才网      2013/4/28 13:53:32     
  接连几日,时断时续的冬雨夹杂着不大不小的冰粒子,到这日终于都收了。
  天刚微亮,周小壮全家以及前一日便过来搭手帮忙的表兄弟便陆续起床,迎接这特殊的一天——周小壮娶妻。
  小壮他妈自是起的最早,在湖北天门大多数区域,勤勉依旧是评价一位家庭主妇品行的重要因素。她唠叨着“还是以前的大灶利索”,走进自家才盖好不超过两年的新式厨房,开始为大家张罗早饭。
  近几年,在春节前后婚姻嫁娶成了天门的绝对主流。大年三十前十五天,后半个月,期间陆续排开,几乎每日都有人家结婚。有时候,一天之内需要参加不止一场婚礼,甚至三场都有可能。
  “以前就觉得春节结婚挺折腾人。”周小壮不是没有抱怨:“自己的婚礼当然是想避开春节的”。
  不过随着村里土地纷纷卖出,在家谋生者越来越少,也只有在春节时才是家家户户人丁团圆,村里一片热闹。
  “若是不在春节期间办婚礼,亲戚朋友完全不可能聚在一块,没办法只能在这时候办啦。”
  宴席
  大约九十点钟,好几天没露面的太阳终于撒下点暖光,不温不火地晒着前几日雨雪弄湿的地面。
  “运气还不错,本来都做好了下雨的准备,没想到居然放晴了。”来不及感慨天气转晴,已陆陆续续有亲友前来,周小壮便和父亲一起迎接。
  期间各种事情,准新郎官是一刻也不得空闲。而且相比于记忆中哥哥姐姐们的婚礼,周小壮还多了一项以前不需要操心的事,就是如何处理好停车的问题。
  “村里当然不会有配套的停车场,好些亲戚也不是常来,对这边不熟悉,自然就会把车开到离我家靠近的地方”,小壮刚让其中一位亲戚挪了挪车子,好让后面的车停放。
  “以前哪来这么多的小车,不过还好,新修的路还不错。”村里最主要的通行枢纽——一条曲折起伏坑坑洼洼十多年的石子小路已在几年前修成了宽阔平坦的马路。
  按照天门习俗,婚宴上午那顿是不能超过中午十二点开席的。
  到十一点时,亲友已陆续到齐。列席入座,讲的是亲疏远近长幼尊卑。周小壮对这套,据他概括是“封建残留,就算是爱因斯坦也难以理解并灵活运用”的规则,一向是避之不及。这次婚宴的座次安排,事先说好交给父亲处理。
  不到十一点半,众亲友都入座后,便鸣放礼炮,宴席正式开始。
  尽管周小壮一再表示传统的鞭炮更有喜庆气氛,当下流行的新式礼炮声音太大,少不得还触发汽车报警器,震惊之意大过喜庆之意,但敌不过各路姑舅伯姨的热情,前好些天家里就堆满了各类礼炮。
  各种菜式依次端上来,在礼炮声、宾客喧闹声以及汽车报警器声中,周小壮赶紧扒几口吃食,就开始轮桌敬酒。
  “还好传统也在变,上午这顿新郎官敬酒是做做样子,多是以茶代酒。下午取回新娘子后才是货真价实的拼酒。”
  一轮敬酒下来,周小壮只休息得片刻,待宴席结束,就要准备前往女方家中迎亲。
  迎亲
  不同于传统,近些年来男方“上头”的礼数也自由了许多。所谓“上头”是男方迎亲队伍中,八名未婚男青年每人端一只礼盘,上面放着规定的礼品,最前一位端鱼,最后一位端肉,为“鱼头肉尾”的意思。现在除了鱼肉两样礼品的习俗还在坚持,中间六份礼品都比较随意,从现金到衣物都可。
  周小壮已经和妻子沟通好,选了些比较实用的物品。
  前往女方家中的车队,除了一辆红色宝马领头外,其余是清一色黑色小车。“除红色的宝马是婚庆公司租的外,其余车都是找朋友亲戚凑齐的。”
  据在迎亲队伍中唯一的长辈,周小壮的大伯回忆,“早个十年,迎亲都是用东风大卡,一车厢把人全拉过去。就算是没下雨,冬天的风吹着,到达女方家时都冻得直哆嗦。
  现在年轻人司空见惯的小车队,在那时都是无法想象的,而且那时候也少有平坦宽阔的马路”。
  抵达女方家中,行“上头”之礼,双方寒暄客套等等按下不表。
  还是习俗,在进房门见到新娘前,须经历新娘家人亲戚一番刁难。不过周小壮早和妻子的表兄堂妹等混得熟络,现在年轻人也都不怎么在乎传统婚礼习俗细节。在几段更添气氛的折腾过后,一叠红包派出去,准新郎成功见到准新娘。
  暂别娘家,接回新娘已是下午三四点。
  在离家大概几百米处,早有人在此等候,见得人来便噼里啪啦燃起鞭炮。车队便在此驻停,迎亲队伍下车步行。
  亲友也都聚拢过来,围观迎亲最后的环节——“背媳妇”,在迎新人进门之前,由新郎父母及叔伯姑婶轮流背新人。
  新郎父亲叔伯此刻脸上被画花,脖上挂火剪,寓意“下得厨房”;新郎母亲及姑婶则悬醋瓶,意味“吃醋”。
  在众人哄闹中,新娘终于接到家。家里这边,所请的婚庆公司已经搭置好红色调的舞台,见得新人来,舞台上的歌者也开始演奏喜庆的音乐。
  婚庆公司是周小壮自己挑的。“这年头交通四通八达,再也没有以前下乡行路难的问题,不过就是距离远近不同罢了。”各路婚庆公司顺应形势,把业务覆盖范围越扩越大。“可选择的多了,自然要挑家好的。”
  接到新娘后,进行拜堂仪式,和北方风俗类似。一拜天地、二拜高堂、最后夫妻对拜。接着行改口之礼,新娘从此刻起改叫公婆为爸妈,而公婆也封红包以表受礼。礼毕后,新郎新娘换便装,晚宴也差不多要开始了。
  从周小壮记事以来,婚宴敬茶的风俗倒是一直都保持不变。一桌一桌,带着妻子一路敬过去,红包一个接一个收回来。“红包的厚度也随城市发展,水涨船高。”
  随晚宴结束,亲友散去,对周小壮而言,婚礼宣告结束。
  后记
  后来谈及婚礼,周小壮称,“感触最深的居然是家乡的变化。筹办婚礼的时候,从各方面新婚物品的购置到婚礼所需各种服务类需求,都能轻易找到相应的对接方。”
  “比如宴席所需要的桌椅、碗碟,按照上辈人的习惯,解决方案是从邻里家中借。若是宾客人数多,这种方式就不能解决问题,而是要事先去通过各路人脉关系,找相熟的酒店去借。现在多数酒店就以提供餐具的租赁服务。”
  “再说婚庆公司,以前只有大地方才有这样的公司。现在不仅大地方的婚庆公司把业务做到了小地方,小地方也冒出来许多本地的服务公司。现在基本上能轻易找到称心的婚庆,而且服务专业度还不低,大概是开放的环境下,同业间竞争激烈。”
  “而以上条件的成立,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城市建设中交通网络的发展拓围,以前离得远的地方现在配合更方便的交通工具,变得一点都不远。”
  “撇开城市与村里的生活习惯上的不同,现在的村里也隐隐有了向城市发展的迹象,以前种种只有城市才有的方便及资源,现在村子里也能获取到,或许会有一定折扣。